请输入关键字
首都儿研所重症医学科助理护士长刘亚京:重症监护室里的“天使妈妈”
时间:2022-04-24 科室:重症医学科 文:劳动午报

from clipboard

在普通人的眼中ICU是个可怕的地方,那里有各种机器的报警声,满身插管的病人,紧张忙碌的医护人员,生命中的“绝望”与“希望”在这里不停地来回交替……但是在首都儿研所ICU病房里有医护阿姨对小患者们浓浓的关怀、满满的爱。

刘亚京是个地道北京姑娘,毕业后选择了儿科护理工作。在儿研所度过了十一个春夏秋冬,从懵懂稚嫩到逐渐成熟,从女孩变妈妈,从刚毕业的小护士到如今的首都儿研所重症医学科助理护士长,一路走来,始终奋斗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一线,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急危重症抢救护理经验,同时带领科室创建人文品牌,努力做有温度的医疗,为重症患儿传递温暖,为患儿家庭点亮希望。

在儿研所的ICU,刘亚京是最贴近孩子的护士阿姨之一,护士长肩负着整个病房的护理工作,每一位孩子入院,她都会在身边陪伴,做护理。在ICU的孩子意识逐渐恢复,面对陌生的一切而感到恐惧时,刘亚京总会握着她们的手一遍遍温柔地哄着,她会与患儿拍小手、喂饭、剪指甲、洗头发、梳小辫,还会给孩子们讲火火兔故事,不时还会打开投影给孩子们看喜欢的动画片。在ICU病房的一个角落书架处,摆放着不同年龄段孩子喜欢看的图书绘本和玩具,刘亚京会给每张病床上放上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对于哭闹不止的宝宝,刘亚京还会用自己的“独门绝技”——“爱心棒棒糖”哄孩子。更令孩子们期盼的是,得到刘亚京手工做的黏土玩具,小篮球、小动物、小花朵等,“我经常会问小朋友喜欢什么,等下班后,我就会用超轻环保黏土做些玩具,第二天带到病房,看到孩子们欣喜若狂的样子,我也是倍感欣慰。”在ICU病房紧张的氛围里处处流露出刘亚京“妈妈式”的关爱与温暖。

“我们是无陪护病房,孩子们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加上有病痛的折磨,哭闹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既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刘亚京讲道,“其实,在我们科室里的医护人员很多时候都成了患儿的‘临时妈妈’,我们孩子们一起努力战胜病魔,希望她们早日回到父母身边。”曾经有一个叫“小佳佳”的患者,让亚京记忆犹新,宝宝出生三个月,患有天生性食道狭窄疾病,手术之后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终于有所好转,在护理阶段,由于患儿特殊情况,刘亚京经常都是抱着“小佳佳”喂奶,有时候一抱就是一晚上。看着“小佳佳”日渐康复,红红润润的嘟嘟小脸冲着护士阿姨咯咯笑,心底一下子就被融化了,这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孩子们健康。

与其他护士不同的是,在刘亚京的包里随时都有一架索尼相机,她讲道,“我想用镜头记录ICU病房的温暖,不论是患儿还是医护人员,她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她经常在工作的间隙,为患儿拍下珍贵的照片,之后再精选、打印、塑封后送给家属,一张张精美照片背面,有整个ICU团队的祝福,“当看到患儿父母接过照片时被感动瞬间,总会有一股强烈的暖流涌在我的心间,我知道,小小的照片给了他们无尽的力量。”同时,她也成了为医护人员拍照的专业“摄影师”,在春节、护士节、母亲节这些特殊的节日里,她的相机里都会定格医护人员的微笑时刻,每位同事都会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工作照。

在整个病房里,无论患儿和医护人员就像一个大家庭,在刘亚京心里这就是充满爱的人文品牌。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4-09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运用磁导航定位技术,为患儿实施了床旁鼻空肠置管术。这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医院在危重症患儿的...
2025-04-07
2025年4月2日,为全面提升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大力推广精准安全喂养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急危重症护理管理委员会危重症护理小组成功举办...
2024-12-20
为响应护理部“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护理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活动号召,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保障患儿安全,全面提升危重症患儿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