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仲卫华,女,66岁,农工党党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退休干部,2008年10月退休。
时间长河,浩浩荡荡。转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华诞即将来临。七十年的砥砺前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大成人,历经了66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光荣退休,幸福的安度晚年。
1953年9月我出生在江苏扬州五台山革命残废军人疗养院,出生12天经历罕见的12级台风,房顶被掀翻,将我的襁褓刮到床底,直到第二天才发现,当时的我已经奄奄一息,医院已经无法治疗。在父母的恳求下,“死马当活马医”,在当时半供制(父亲抗美援朝负伤疗养期间)国家花了很多资金救护我,给了我生命。父母常常说,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新社会,就没有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报答共产党,报答白衣卫士。我从懂事起就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大学,做一名白衣卫士,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从懂事开始,在父母的抗日打日本鬼子,解放战争打蒋匪,抗美援朝打美国鬼子的故事的熏陶下,我就非常崇拜解放军,心想长大后一定要当兵,紧握枪杆子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新中国不受外来侵略者和任何人的欺负。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中,亲眼目睹了科学家们的丰功伟绩,我又暗自下决心,一定努力奋斗当一名科学家,早日将我们一穷二白落后的国家变得繁荣富强。1958年,大跃进时期父亲伤未痊愈就主动要求下乡参加垦荒造田,在黄海之滨的盐碱地上建立江苏省第一个国营农场。我们为数不多的农场干部子女,在农场新建的小学读书,虽然条件很艰苦,师资力量短缺,一名老师同时要教两个年级的课,但是我们都非常自觉、勤奋、刻苦地学习,我在1965年夏季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东台中学初中部。刚入校学习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我稀里糊涂卷入了红卫兵造反派,破四旧,打倒走资派。“读书无用论”充实着当时的社会,同学们份份走上了工农兵的职业生涯。而我父亲被平反后一直坚持让我们读书,时常教育我们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当复课“闹革命”时,我毅然报考了高中。70年高中毕业后,我和广大的知青一样上山下乡。1976年在文革的尾声中,我被选拔,经过文化考试合格后终于实现了我上大学的梦想,进入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化学制药专业学习。虽然文革耽误了学习的大好年华,欣慰的是我跨进了大学的课堂,实现了我的梦想,从此踏上了医药卫生事业的行列……
1980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兵团黄海制药厂工作,担负中心试验室的技术工作;经过镇江制药厂中试车间技术主任的锻炼,1985年随军到保定市制药厂担任质检科主任。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抽调到市卫生局药政科组建市药检所;1989年底调入北京市朝阳区药检所;1999年,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作为人才引进,调入首都儿科研究所,负责儿科药品的生产质量的管理和检验工作。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不是一种独立的商品,必须与医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患者只有通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并在医生与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药品的种类复杂品种繁多,全世界大约有20000余种,我国中药制剂约5000多种,西药制剂约4000多种。因此,药品质量来不得有半点马虎,必须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稳定。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药品工作者责任重大。因此在近40年的药品工作的生涯中,我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干好一行。在药品质量管理上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精心培养和带领质量管理团队,严格执行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并严密制定出高于国标的内控标准,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验准确无误,保证生产的药品合格。在药品检验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检验技术水平,不放过任何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懂就学,保证从我手中签发的检验报告100%的合格率,从没出过差错。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在药品生产设备也在不断向先进科学化改造更换,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变更升级,给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的手段也要向科学自动化发展,紫外光谱色谱仪、红外光谱色谱仪、液相光谱色谱仪、气相、质谱等先进高级设备仪器相继进入药品检验中,我必须努力学习,补充新知识新技术紧跟飞快发展的要求。在恪守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拓宽药学的知识面,向“一专多能”的方面进军,学习了解新药研究开发、临床试验和新药注册等方面具体操作技能及业务管理能力;GMP和GSP的认证技能,使自己在药学方面全面深层了解掌握,做好做精药品质量工作。从事药学工作以来。在《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多家相关杂志发表了二十多篇相关论文,其中两篇获得朝阳区卫生局优秀论文一等奖。带领区所先后参加中国药检所组织的全国课题两项,圆满的完成任务,得到药检系统的好评,也是区级药检所承接全国课题第一家。
2005年,我光荣退休了。虽然人已经退休了,但是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我要在这新时代中做些力所能及事情,贡献自己的余热。2013年8月1日,局里发出招募“守护天使”志愿者的通知后,我毅然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成为导医,为医疗改革宣传,指导患者自助机挂号等,全心全意为患儿和家长们及需要帮助的人们服务,一直坚持下去。
此外,我是农工党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经常参加义诊,艾滋病的宣传等。并且在2015年加入了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的志愿者队伍,在2016年10月随团前往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及乡村卫生院开展医疗帮扶一周。得到广大少数民族的人民爱戴和赞许,县电视台作为重要新闻在全县直播。去年被选参加北京市“家风的故事”宣讲团为老干部、青年朋友、中学生等宣讲了十多场。宣传正能量,收效良好,被北京市评为优秀宣讲团。为了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刚退休的几年受邀参加新药研究开发、临床试验和新药注册等方面工作,医药公司GSP、药厂GMP认证验收工作。用党和人民培育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些事。
现在我退休多年了,但社会飞速发展不停留,好多的新知识新情况需要学习需要适应。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目前身体状况不错,我现在的梦想就是,余热依存,奉献不止。目前应邀加入政府采购招标评审专家库,经常参加国家、北京市招标评标、评估、论证活动。最近加入了地铁志愿者,只要有时间就前往地铁志愿者活动。用自己真诚与爱心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余光和余热。让自己的余热温暖着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