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发展历程及现况。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成立于1984年,在著名儿科呼吸病专家张梓荆研究员、第一任研究室主任林良明研究员的倡议和带领下,是国内最早以群体医学视角研究儿童健康、发育和疾病规律的研究机构,也是目前我国儿科领域唯一的流行病学研究室。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3年先后荣获“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科技北京”领军团队称号和“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办公室”。为儿科学硕士和博士培养点,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博士培养点。
上世纪80年代,针对肺炎和营养不良性疾病是威胁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卫生问题,受卫生部委托,以及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合作开展儿童肺炎研究的需要,著名儿科呼吸专家张梓荆教授倡议并组建了儿内科呼吸专业流行病学研究组,随后成为独立的流行病学研究室。成立初始(1986~1988年),张梓荆教授牵头组织了中国儿童肺炎的综合防治研究,首次获得我国儿童肺炎发病和死亡水平、病毒和细菌病原学特点、发病和死亡危险因素以及人群分布特征等完整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并通过儿童肺炎病例管理,取得婴儿肺炎死亡率下降63%、病死率下降64%的良好干预效果;1986~1990年,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3次儿童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大流行,张梓荆教授又牵头组织了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研究,证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变异是造成大流行的主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和我国国务院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首位目标是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1/3。由于我国缺乏既往准确、可靠的全国儿童死亡资料,无法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受卫生部委托,在林良明主任领导下,流行病学研究室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1个市县、覆盖总人口855万的地区开展了儿童死亡监测,首次获得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基础数据,同时建立了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随后,又相继进行了中国活产儿出生体重调查,中国育龄妇女和儿童贫血调查,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状况调查,中国儿童维生素K缺乏调查和干预研究等全国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填补了我国儿童健康和疾病多项指标的空白,在儿童健康和疾病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随着经济发展和营养转型,除感染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以外,成人慢性病成为威胁我国大城市儿童健康的重要健康问题。2000年以来在米杰主任牵头下,流行病学研究室拓宽研究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成人疾病胎儿期发育起源领域的研究,从生命轨迹角度,特别是生命早期(胎儿、儿童和青少年期)研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和预防的机制。1995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内外3个罕见的研究队列:⑴“宫内发育与成人疾病队列”,为1948-195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队列(1000余人),追访研究胎儿期营养和发育对中年期心血管罹患风险的预测作用和机制;⑵“七五儿童血压队列”,1987年建立的北京6-18岁学龄儿童血压队列共计3000余人,连续追踪8年至成年期,研究儿童至成年血压、体脂轨迹以及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联系和作用机制;⑶“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队列”,2004年建立的覆盖北京地区0-18岁2.5万的队列,动态观察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对成年心血管病的预测作用。三个队列人群的年龄分布和随访周期覆盖了从胎儿期至中年长达50余年的生命轨迹,为从生命轨迹角度研究健康和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确定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在上述研究领域,先后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平台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30余个项目/课题。流行病学研究室是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和人群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团队,在心血管疾病儿童、青少年期综合防治研究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在国内处于领衔水平。2010年,科室团队获“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
针对北京市儿童青少年成人慢性病流行趋势日趋严重的现状,依托流行病学研究室儿童慢病防控基础,以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诊疗国内外领先的技术优势,2010年6月,北京市卫生局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首都儿科研究所加挂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牌子的批复》(京编办事【2010】41号),同意成立“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2012年12月,北京市卫生局发文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在北京市卫生局领导下,组织、协调和推进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和研究工作。
(二)科室重要成果及贡献。
流行病学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卫生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次;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0余篇;编写专著和教材20余部(本);主持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血脂和体成分(骨密度、骨骼肌、体脂肪)等评价标准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撰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2018)、《中国心血管病与健康报告》(2019-2021)、《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2018)、《中国肥胖蓝皮书》(2017)中的儿童青少年章节,主持撰写《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7);2015-2023年科室主办的“中国儿童慢病与健康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为同行学者提供了发表学术观点、争鸣学术思想的强大平台,现已成为引领儿童慢性病防治领域全国性学术交流的标杆会议。
(三)科室未来方向。目前的研究方向及工作内容:
1、 慢病的生命周期流行病学研究:团队已建立数个前瞻性队列,可覆盖整个生命周期,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随访数据及数万份生物样本资源。基于这些队列资源,团队从生命轨迹角度研究慢性疾病的发育起源及发生发展规律,发掘慢性疾病从发育偏移-亚临床改变-临床表现的致病机制,揭示生命早期危险因素的成年期健康损害,为我国儿童主动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 儿童肥胖等慢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儿童肥胖及相关慢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亟需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技术整体系统全面了解环境-遗传-分子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团队致力于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肠道微生物及生命多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新的生物信息技术,挖掘儿童肥胖及相关早发慢性病的环境、遗传及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以发现新的干预靶标,实现儿童多种慢病的早筛、早诊与早治。
3、 早期防控关键适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制约儿童肥胖及相关慢病防治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高危个体并实施精准干预,儿童肥胖等慢性病从发生到引起可观察到的健康损害的过程漫长,具有准确预测、预警的诊断技术和标准尤其关键。基于大规模人群代表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及前瞻性随访研究相结合,建立有循证依据的慢性病儿童期防治的临床预警指标及诊断评价标准等关键适宜干预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
(四)历届科室主任介绍。
历任主任:
1984年 - 2000年:林良明 主任
2000年– 2018年:米 杰 主任
2022年至今:陈芳芳 副主任(主持工作)
林良明,曾任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纲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常委、中华儿童保健杂志专家评委、中华儿科杂志专家评委、中国家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编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4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内科专业,同期分配到中国医学院儿科研究所(1983年改名为首都儿科研究所)从事儿科保健流行病学及儿内科工作至今。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疾病,对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及肠痉挛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主持全国儿童死亡调查和监测,儿童肺炎防治研究及儿童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研究全国儿童哮喘、母乳喂养、ORS、低出生体重、维生素A、K缺乏、育龄妇女及儿童贫血等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曾在中国农村儿童肺炎监测及防治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调查研究发表多篇国内权威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40余篇。
米杰,曾任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市“215”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儿童肥胖、代谢性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发育起源机制、预警预测指标、诊断评价标准和干预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应用,擅长儿童及青少年发育健康、偏移与慢病的全程化评估与管理。主持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身体成分(骨密度、骨骼肌、体脂肪)等评价标准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主笔撰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2018)、《中国心血管病与健康报告》(2019-2021)、《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2018)、《中国肥胖蓝皮书》(2017)中的儿童青少年章节;主持撰写《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7)。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十二五、十三五)和北京市科技重大项目35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4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40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2部;拥有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产权6个;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三等奖(2001)和中华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
陈芳芳,医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
2007年始在流行病学研究室工作至今,2022年任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始终围绕儿童慢性病及儿童保健流行病学,从生命周期角度探索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儿童肥胖与代谢、孕期因素与儿童体成分、脂肪细胞因子与儿童肥胖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读本》,参与制订《中国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和预防指南》,参与制订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3岁~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筛查流程》。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医管中心科研培育计划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北京市科委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等。
科室承担课题:
1.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2022YFF0606202, 化学应激伤害信息监测及儿童使用行为研究, 2022-10 至 2026-09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2373589, 儿童脂肪、肌肉构成及相互作用对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4-01-01 至 2027-12-3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72104148, 基于DOHaD理论的儿童OSA生命早期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2022-01-01 至 2024-12-31
4.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专项, ERB-2023-02, 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围孕期健康关系的研究, 2023-01 至 2024-12
5.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 Px2022052, 脂质代谢产物影响儿童糖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研究, 2022-01 至 2024-12
6.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肥胖和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和营养干预技术及策略应用研究—儿童肥胖和高血压患者营养及行为干预》,项目周期:2016-2021(项目基金号2016YFC1300101)。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一京津冀地区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队列》,项目周期:2016-2021(基金号:2016YFC0900602)。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子课题,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策略的高血压和肥胖综合干预管理研究,项目周期:2016-2021(项目基金号2016YFC1300105)。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儿童青少年身体脂肪量及分布对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项目周期:2020-2023(项目基金号81973110)。
10. 科技部-基础医学科学数据中心“人群调查及人体数据资源” 数据集项目周期:2019-2021。
11.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大项目-《儿童代谢综合征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周期:2011-2014,(项目基金号D111100000611002)。
12.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读本》,项目周期:2011-2012,(项目基金号Z111110055611117)。
13.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儿童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案研究》,项目周期:2011-2012,(项目基金号2011-管-15)。
14.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儿童期心血管疾病的预警、诊治技术研究》,项目周期:2012-2014(项目基金号2012BAI03B03)。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儿童至成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周期:2012-2015,(项目基金号81172746)。
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儿童肥胖的遗传调控与体内外环境作用机理研究》,项目周期:2013-2017(课题基金号 2013CB530605)。
17.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儿童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科普教具的研发》,项目周期:2015-2016,(项目基金号Z15111000300000)。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儿童肥胖的遗传易感性及预测风险研究》,项目周期:2015-2018(项目基金号81473062)。
发明专利:1个,软件著作权:4个
1. 发明专利名称:与中国儿童肥胖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及其应用,2020-02-26,中国,ZL201710126858.6
2. 0~5岁儿童健康成长评估系统, 2020-09-08,2021SR0481711
3.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评估系统V1.0, 2019-06-28, 2019SR0670308
4. 儿童青少年肌肉发育评估系统V1.0, 2019-06-28, 2019SR0670482
5. 中国儿童青少年骨矿发育评估系统V1.0, 2017-11-24, 2017SR646065
6. 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评估系统V1.0,2017-11-24, 2017SR646084
行业标准:
主持制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章节
团队标准:主持制定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2个
1. 《3-17岁儿童高血压筛查标准及流程》;
2. 《3-17岁儿童骨密度和肌肉参照标准》。
获奖情况
1. 《中国儿童身体成分发育标准研制、健康风险评估及应用推广》, 202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同代谢类型的精准识别和预警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202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我国儿童高血压标准的制定、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2018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 《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研究》项目获得200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 2017年度百篇中华医学优秀论文,中华医学会(席波#,程红#,陈芳芳,赵小元,米杰*. 出生体重与成年期肥胖指标联合效应对糖代谢异常的影响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 50(1):17-22.)
6. 2016年度百篇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中国科协(王文鹏,陈芳芳,滕越,等.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范围的探讨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5):321-325.)
论著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丛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读本》、《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中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北京出版社,2012.8